
您所在的位置:首頁>新聞資訊
“吃糖會變胖”幾乎成了全民共識,奶茶、蛋糕、含糖飲料被貼上“肥胖元兇”的標簽。
但肥胖真的是糖的“獨角戲”嗎?
糖:高熱量+成癮性,肥胖的“幫兇”
糖(尤其是添加糖)的致胖風險主要來自兩方面:
1、高熱量密度:1克糖提供4千卡熱量,與脂肪接近。一杯全糖奶茶(約50克糖)含200千卡熱量,相當于一碗米飯,卻幾乎不含蛋白質、膳食纖維等營養素,容易攝入過量。
2、刺激食欲:糖會快速升高血糖,觸發胰島素分泌,導致血糖驟降后更易饑餓。此外,糖還會激活大腦獎賞中樞,引發“越吃越想吃”的成癮性反應,增加總熱量攝入。
研究支持:世界衛生組織(WHO)指出,添加糖攝入量超過總熱量10%的人群,肥胖風險顯著升高。
肥胖的“真兇”:能量過剩,糖只是配角
肥胖的本質是長期能量攝入>消耗,糖只是熱量來源之一。以下因素同樣關鍵:
1、脂肪的“隱形貢獻”:1克脂肪含9千卡熱量,是糖的2倍。油炸食品、肥肉、奶油等高脂食物,即使少量攝入也可能導致熱量超標。
2、精制碳水化合物:白面包、米飯等精制主食會快速轉化為葡萄糖,與添加糖效果類似。長期過量攝入易引發胰島素抵抗,促進脂肪堆積。
3、蛋白質與膳食纖維不足:蛋白質可增加飽腹感,膳食纖維能延緩糖分吸收。若飲食中這兩類營養素缺乏,即使控糖也可能因饑餓感而暴食。
4、運動量不足:久坐不動會降低基礎代謝率,使多余熱量更易轉化為脂肪。即使嚴格控制飲食,缺乏運動也難以維持健康體重。
控糖≠減肥成功,科學管理是關鍵
單純戒糖可能陷入誤區:
●用代糖“欺騙”身體:人工甜味劑雖無熱量,但可能干擾腸道菌群,反而增加食欲。
●忽視整體飲食結構:有人戒糖后卻大量攝入堅果、奶酪等高脂食物,熱量依然超標。
●過度依賴“低糖食品”:許多“無糖餅干”“低糖奶茶”通過增加脂肪改善口感,熱量可能更高。
科學建議:
1、控制添加糖:WHO建議成人每日添加糖攝入不超過25克(約6茶匙),盡量避免含糖飲料、甜點。
2、優化飲食結構:增加蔬菜、全谷物、優質蛋白(如魚、豆類)攝入,用膳食纖維和蛋白質提升飽腹感。
3、規律運動: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(如快走、游泳)結合力量訓練,提高肌肉量,加速脂肪燃燒。
4、關注睡眠與壓力:睡眠不足會擾亂激素平衡,增加饑餓素分泌;長期壓力可能導致情緒性進食。